Loading
【 第三屆試背員計畫與 登山補給站 山域嚮導訓練課程 合作 】在山訓的結訓課程中,需要負重在山區進行課程實作;為了讓想精進自身戶外技能的學員也能體驗到MYSTERY RANCH獨創設計的負重能力,第三屆的試背員計畫特別與登山補給站的山域嚮導訓練課程合作!只要成為山域嚮導訓練課程的學員,並且願意在課後分享背包實測心得、提供圖文讓MYSTERY RANCH TAIWAN分享的學員,就可以在課程期間,試背使用MYSTERY RANCH包款!—文字:雨暘這次參與登山補給站的山域嚮導訓練課,剛好有機會參加神秘農場的試背員計畫。本身已經使用過多款MYSTERY RANCH包款,在重裝背包的使用上喜歡多一點模組化MOLLE 系統的設計,可以根據每一趟行程做適合自己的設定;恰巧2022年春夏新推出的包款 BRIDGER 65尚未嘗試過,因此這次試背體驗選擇此包款。實際使用BRIDGER 65的感受,分成以下幾個部分講述。1. 負重能力表現依然很棒:本次行程背負大約 20 公斤上下。儘管 BRIDGER 換成了較輕量的背包框架;布料使用 100D 抗撕裂尼龍布料和 330D 耐磨布料的輕量表布,但依然傳承神秘農場以往強而有力的負重能力,腰帶的包覆性也依舊很有安全感,BRIDGER 的負重能力讓我很滿意。硬要挑剔就是彈性鋼框架在行進間或多或少都會有吱吱嘎嘎的聲音。2. 背負感受度:背板的設計不像以往其他的包款是整片式的包覆到下背,為了減少背板與身體的接觸面積並增加背部透氣性,BRIDGER 的背板在下背部的地方做了一個 U型的簍空;BRIDGER放置水袋的位置也接近下背,U型簍空加上輕量型的表布布料,也可能因為打包的關係,會讓水袋有一點頂到下背位置,背負起來的感受讓我比較不適應。另外,肩帶的部分採用較透氣的布料、附有兩個彈性口袋,可放置水瓶、對講機、零食…;但下肩帶拉緊後,彈性袋內的物品會卡到我的腋下,導致腋下的活動度降低,略有壓迫感。3. 收納空間的使用:以 65 公升的容量而言,確實很能裝,也可以在背包主袋與頂袋之間,擴充裝載的物品。而且睡袋倉的設計在實用性上很加分。不過前袋的設計在快速拿取小物上,個人覺得不如魚雷口袋便利,但問題不大。比較讓我困擾的是,三向拉鍊的設計變成倒 V 大開口設計;大開口設計讓我可以快速拿到背包最底部的裝備(雖然在打包時就會分成常用不常用的物品,而決定放置的位置),不過要打開背包時,就需要先解開背包側邊壓縮織帶,才能夠打開。頂袋設計可當作腰包/斜背包使用,可當作登頂包使用;不過相比之下,我比較喜歡原先重裝背包可以將頂袋結合背板,變成登頂小包的功能,背負起來的穩定度較佳。在以往,我對MYSTERY RANCH的印象是軍風、硬質硬派、沙色;經典設計的部分有三向拉鍊、MOLLE、魚雷口袋、 OVERLOAD擴充系統、容量大的頂袋…。BRIDGER無論外型或配色都做了新的調整。整體而言,BRIDGER 在負重能力上依舊維持著水準;且貼心的設計腰帶口袋、肩背帶附有兩個彈性置物袋、睡袋倉、頂袋可做登頂包設計,也在布料和背包框架的輕量化和透氣性上做了提升。使用後我認為BRIDGER是一款適合新手的多功能綜合型包款。
【 第三屆試背員計畫與 登山補給站 山域嚮導訓練課程 合作 】在山訓的結訓課程中,需要負重在山區進行課程實作;為了讓想精進自身戶外技能的學員也能體驗到MYSTERY RANCH獨創設計的負重能力,第三屆的試背員計畫特別與登山補給站的山域嚮導訓練課程合作!只要成為山域嚮導訓練課程的學員,並且願意在課後分享背包實測心得、提供圖文讓MYSTERY RANCH TAIWAN分享的學員,就可以在課程期間,試背使用MYSTERY RANCH包款!—文字:小歐 今年4月時看到MYSTERY RANCH神秘農場的INSTAGRAM新品貼文,2022年春夏新款的BRIDGER 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而這次很幸運,登山補給站的山域嚮導課程跟神秘農場背包試背一個月的活動,其中就包含了本次的新款,由於身型的關係,女款的S號對我來說稍微小了一點,試背後選擇男款的BRIDGER 55 S號。這次試背體驗的一個月裡,BRIDGER 55的使用有兩種行程:1.取代行李箱當作外出的背包 2.登山重裝使用。一、取代行李箱當作外出的背包因為不住在台北,所以參加山訓課程的室內及室外課時,我必須提前北上,因此也會將BRIDGER 55當成行李背包。以下來分享使用的感想:1.背包前側雙拉鍊開口設計,讓我在取物時可以一目了然,像是開行李箱一樣方便。2.55L大容量,我帶上室內課程所需要的書籍、室外課所需要的裝備及住台北的盥洗衣物,還有要帶給台北家人、朋友的伴手禮—水果,體積很大且重量不輕,不過全部都可以打包進去!3. 打包完行李後,內容物的重量非常重,但當背包上肩、腰帶扣緊,新款的透氣背負系統能夠有效分散重量,讓我可以輕鬆的穿梭在台北街頭。 二、紮實的登山重裝使用,這次嚮導訓練的3天2夜課程中,我仔細的體驗了BRIDGER 55 的功能1.包體的長寬比例設計,讓我在打包過程中覺得空間非常的足夠,泡綿睡墊ㄇ字型的放入背包後,內部空間還有很多,可以接續輕鬆的打包,雖然泡綿睡墊會擋住前側雙拉鍊開口的使用,但拉鍊稍微下拉後就會形成很大的上方開口,在取物上也非常的方便。2.新款透氣背負系統肩帶附有兩個彈性置物袋:像是野跑背包的設計,所以在拿取小物品或是零食非常的方便,這次我一邊放能量棒、一邊放指北針,在地圖研判跟定位時,指北針可以很迅速的拿取。背板為透氣式設計:這次3天2夜下來背負過程中背部沒有感覺到悶熱不適。3.置物空間多且大左右兩側彈性網袋,彈性足夠,也可以放入很多物品。腰帶兩側的置物口袋:雖然各家品牌幾乎都有這個設計,但BRIDGER 55 的口袋是彈性口袋,所以可延伸的空間就比一般的大。頂袋容量大,裡面裝了2條扁帶2條普魯士繩2個大D扣還有眼鏡盒、頭燈及行動電源…等。背包內層兩側也有置物網袋:我覺得這個設計也很好,有些小東西可以放進去,就不用在背包裡翻找,可以快速地拿到需要的物品。前側的彈性網袋:可以放入雨衣,當開始下雨或是風大的時候,可以請同伴幫忙拿取、或是一下背包就能直接拿到也很方便。4.有附水袋艙及睡袋艙開口:我習慣用吸管水袋,因此這次在使用上非常順手;因為打包方式上的差異,睡袋艙沒有使用到,但它外部設計的快扣剛好讓我可以夾坐墊,要坐下時隨時可以拿到!背包有可放置水袋的空間。睡袋倉外面可以外掛睡墊。這次BRIDGER 55體驗下來,有很多小巧思,在使用上可以更順手;新款的透氣背負系統提升了透氣性,但依然保有了良好的背負感受,很適合炎熱的台灣使用。
| 更適合台灣氣候的BRIDGER系列2022年春夏,MYSTERY RANCH推出BRIDGER系列,在背負系統上做了調整,獨家設計的透氣背負系統能快速將濕氣排出並減少摩擦,通風涼爽,適合台灣濕熱氣候。可調式背板可將背包調整到最符合身形的狀態,提升背負舒適度。 | 由MYSTERY RANCH愛用者實測BRIDGER 55,比較背負系統的差異在登山補給站工作的匡匡,喜愛登山、也在門市服務過許多客人,更是MYSTERY RANCH的愛用者;擁有了60L的SPHINX多年,背包也陪著他去了好多地方(詳細的故事可以參考去年專訪內容)。這一次特別邀請對MYSTERY RANCH背負系統相當熟悉的匡匡來實測BRIDGER 55,新舊款的背負系統有什麼差異、背負起來的感受又是如何? 照片 / 文字提供:唐匡維在戶外裝備店工作其中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機會體驗到各式各樣不同類型的登山背包!就重裝背負而言,MYSTERY RANCH 神秘農場一直都是我心中最佳的品牌之一,我本身也擁有一個MYSTERY RANCH 60L的SPHINX。神秘農場登山系列的中大升數背包,有著強壯的背負系統;在背負大重量時,可以有相對良好的舒適性,減少長時間負重行走的不舒服。這一次MYSTERY RANCH推出全新設計的BRIDGER系列包款,在背負系統上做了全新的調整,身為神秘農場的長期用戶,可以好好的來為大家測試與感受!首先來說說我自己的背包使用需求,在登山天數兩天以上的行程,我會需要一顆50公升以上的登山背包,裝載宿營與睡眠系統、炊煮用具、個人裝備等等;背包的容量大小會依據每個人的使用需求與裝備攜帶的狀況而有所差異。如果不清楚適合自己的使用大小,建議可以到實體門市試背、甚至與專業的門市人員討論會比較準確。為了感受SPHINX 60還有BRIDGER 55兩款背包的差異,特地安排了三趟行程測試背包,可惜天候不佳一再倒團,就連唯一成行的志佳陽也在凌晨下起大雨,我們只能放棄往山頂的路,下撤回營地休息。但這一趟行程,也讓我深深的感受到BRIDGER的魅力!左:新款 MYSTERY RANCH BRIDGER 55 | 右: MYSTERY RANCH RAVINE 50BRIDGER 系列的外型與背負系統,與神秘農場的其他背包有很大不同。BRIDGER 55前側使用彈性網袋,可以快速的收納裝備,例如濾水器或是需要方便拿取的餐具、雨褲、各種小物,單手就能輕鬆的使用。包體前方與頂袋上方的DAISY CHAIN 環式織帶環,可以讓有需要外掛裝備的使用者靈活運用。背包下方睡袋倉,採用長形拉鍊設計,所以開口能夠做的很大,方便取物使用。當需要快速拿取睡袋或保暖衣物時,可以不用打開整個背包或是把內容物都拿出來後才能夠拿到背包最下層的物品,拉開睡袋倉的全長拉鍊,內容物一目了然!左:SPHINX 60 | 右:BRIDGER 55BRIDGER 55下方多了一條繩環,在外掛物品時,可以幫助固定物品,增加穩定度。SPHINX 60打開背包的方式是採用中間的全長拉鍊,在使用上跟BRIDGER差異不大;最大的差異大概就是背包睡袋隔層的展開幅度,新款的BRIDGER又更大了點。 BRIDGER 55進入背包主袋的方法:解開背包上方的扣具,還有側邊的壓縮織帶,可以透過全長拉鍊將背包完整地展開。開啟背包的方式在需要快速找到物品或者整理行李都非常方便。BRIDGER的腰帶結構很強壯。在志佳陽營地附近有一處水源,為了降低來回取水的麻煩,我決定先把水取好,再走到營地。取水時我用了6公升水袋裝滿水,加上原本背包內的帳篷、食物、餐具、睡袋、個人服裝等等,重量增加到18公斤左右;而在這樣的重量下,背包還能夠維持一定的支撐性,我相信強度上是非常足夠的。BRIDGER 55 肩背帶結合了胸前袋功能。以「野跑背心」作為靈感的創新設計。對於沒有接觸過野跑背包的我,這個設計在一開始有點不習慣,不過在長時間的使用後,也就慢慢適應了。肩帶行走過程中也很穩定服貼身形,沒有因為包覆面積更大而感到壓迫或者不舒適,胸部前方也有效分散來自背包的重量。另外也可以將行動糧、手機放在胸前,更容易拿取使用!這次使用有另一個想法,之後購入軟式水壺搭配背包使用,或許是更方便的選擇!左:SPHINX 60 | 右:BRIDGER 55L簍空的設計將原本背部支撐的板子重量減輕了 最後,一定會有不少人好奇,新設計的背負系統,到底好不好背採用透氣設計的背包,大多數都會做出網架式的背板,藉此隔出透氣空間;這也就意味著,背負起來的重心感受會稍有不同。使用過程中我發現,新設計的背負系統加強了透氣能力,又兼顧原本神秘農場給我的穩定舒適感;在背負大重量時的重心位置,並沒有出現我原本擔心「透氣設計可能會導致重心偏後」的狀況,背負起來跟SPHINX 60的感受度很相似,並沒有造成不習慣的感覺。在設計透氣的背負系統時,連背負的感受度都考量進去了,BRIDGER的骨子裡還是有著MYSTERY RANCH精隨。可以體驗到神秘農場的背負舒適性,採用通風透氣背板設計提升了背負的透氣度;對我來說,BRIDGER系列是非常適合台灣氣候的一個包款!如果你對BRIDGER系列的包款很好奇,不妨前往店家試背看看。每個人的身型都不同,對於背包負重後的背負感受當然也不同,實際負重試背感受看看BRIDGER的魔力吧! | BRIDGER 55 商品資訊 | | 新品上市優惠活動 | 2022/04/29起,凡購買BRIDGER系列背包,即可獲得防雨背包套PACK FLY(M)壹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詳細活動辦法歡迎洽詢門市人員
| 更適合台灣氣候的BRIDGER系列2022年春夏,MYSTERY RANCH推出BRIDGER系列,在背負系統上做了調整,獨家設計的透氣背負系統能快速將濕氣排出並減少摩擦,通風涼爽,適合台灣濕熱氣候。可調式背板可將背包調整到最符合身形的狀態,提升背負舒適度。 | 由揹負重裝需求的攝影師張威廉實測BRIDGER 65台灣的旅行攝影師張威廉,有多種環境與主題的拍攝經驗,致力於捕捉最好的畫面與故事;喜愛登山的他,也會記錄登山過程的影像。除了原有的登山裝備之外,更需背負攝影器材,因此背包的總重幾乎都落在15~20公斤左右;且為了拍攝理想畫面,登山行程多為長天數,因此威廉對於背包的背負系統更為講究。這一次特別邀請到威廉來實測BRIDGER 65 ,為了拍攝到雪白玉山的畫面,前往玉山五次;而其中兩次都是背著BRIDGER 65執行拍攝任務。除了高山行程,威廉也揹著BRIDGER 65前往郊山進行背包測試,經過一個月的實際使用,對背包有更深入的認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趟冬季玉山行程的美景,還有威廉以攝影師角度使用BRIDGER 65的背包實測吧 ! CONTENT行程分享 威廉對玉雪的執著 第一次嘗試 第二次嘗試攜帶的裝備 BRIDGER 65 原文出處:我的玉雪執著照片 / 文字提供:Wilhelm Chang 【威廉對玉雪的執著】國家地理雜誌2020年七月號中的一篇專刊深深吸引了我。他們派出了一支探險隊前往聖母峰,為的不是登頂,而是要尋找一台相機。因為這台相機裡的照片有可能改寫登山歷史,把人類最早登頂聖母峰的時間再往前推29年至1924年。整個過程極為精彩,推薦找來閱讀,但可惜這趟遠征最終一無所獲。他們花了這麼多時間、金錢與資源,就為了去那險惡之地,找一台他們也不知道切確位置的相機,並無功而返。而且即便成功,造成的最大改變,可能也只是歷史書上記載的名字與年份有所更改。我當時雖感訝異,但也大概能感同身受。因為在這個重視CP值的社會,我也常投入旁人不解的時間和資源,就為了拍攝到心中的理想畫面。就像我總共造訪過玉山四次,其中三次都是為了要拍攝到雪白玉山的畫面。去年二月首次拍攝未果後,便一直想找機會再次嘗試。一年過去,適當的時機終於再次來臨,我也再次嘗試拍攝白雪覆蓋的玉山,然而捉摸不定的天氣,讓過程比我們預想的波折許多。冬季玉山。 去年冬季拍攝玉山時,僅剩植物仍有殘霜,玉山主峰已幾無殘雪。 雖然去年造訪時幸運遇到無雲的晴朗夜空,讓我得以拍攝玉山銀河,但我心中還是想拍到雪白的玉山。 第一次嘗試首次嘗試的時候,我們依照傳統登玉山的路線,安排在排雲山莊住兩晚,希望能降低天候因素的影響,提升拍攝成功率。雖然第一天在前往排雲山莊的路上,是藍天白雲的好天氣。但在白木林觀景台(西峰下觀景台),我們已經發現玉山主峰的南面已經沒有任何的冰霜。雖然有些失望,但由於週遭的山溝裡仍有一些殘雪,因此我們對於將要拍攝的主峰北面,還抱有些許的希望。怎料當我們抵達排雲山莊後,大雨便降了下來,並持續不間斷了一天一夜,硬生生淋掉我們一個預備天,只剩第三天最後一次的拍攝機會了。 在白木林觀景台時,就已看到乾燥無雪的玉山主峰。 第三天凌晨三點半離開排雲山莊時,雨勢雖只剩霧雨,但依稀可以看到天空仍是濃得化不開的烏雲。但抱著想要拍攝到畫面的執念,以及雲層或會在最後一刻打開的樂觀想法,仍往預計的拍攝地玉山北峰邁開步伐。通過南面一系列的之字坡後,我們抵達了主北岔路前的鐵籠道。這裡的步道已是一層反覆溶解又結凍的硬冰。我們穿上冰爪與防風保暖的衣物後,就準備下風口碎石坡前往北峰。 回程時,主北岔路的鐵籠隧道。 回程時主北岔路口的指標。 主北岔路口的指標。 回程時發現,經過一夜的霧雨和強風吹襲,南稜線下的山壁已經結上白霜。 我們小心翼翼通過同樣覆蓋著冰雪的碎石坡,沿著主北稜線推進,最終抵達了預定拍攝地點。但卻失望地發現,主峰仍藏在厚重的白牆之後。即便強風不斷吹拂,仍然沒有散去的跡象。我們不死心地等到早上九點,才失望地踏上歸途。 雲霧籠罩下的玉山主峰北面碎石坡。 玉山主峰隱沒在化不開的雲霧之中。 北峰氣象站的國旗完全結凍,要淋熱水才能取下來。 卸下背包才發現,其實背包套上也早已結滿白霜。 沒想到就在我們即將踏上主北碎石坡的時候,雲霧竟突然神奇地打開,玉山主峰的樣貌就像被揭開面紗一樣地展露出來。所幸我使用的背包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有雙拉鍊前開的設計,可以快速取出相機與鏡頭,捕捉這個瞬間。 雲霧突然開始從主峰褪去。 在我們要下山前最後一刻才露出來的玉山主峰,可惜我們已不在最佳的拍攝位置與時間。 我使用的背包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有雙拉鍊前開的設計,可以快速取出相機與鏡頭,捕捉這個瞬間。 但可惜這時我們已經偏離理想的拍攝角度,太陽也來到玉山的正上方,是相當不理想的光線條件。我們拍攝了幾張後,便因為必須趕上下山的接駁車而抱憾離開。 主北碎石坡上被冰凍的植物。 主北碎石坡上被冰凍的鐵鍊。 第二次嘗試這次我們改住在圓峰山屋,並安排了更多的預備天,提高拍攝的成功率。行前幾天我看到網友發佈的玉山雪況,雖然雪線沒有低到足以覆蓋整個主北鞍部,但至少主峰與風口一帶看起來是雪白一片。 第二次再訪,我們住在玉山後四峰跟前的圓峰山屋。 然而之後因為接連的豔陽天,當我再次來到白木林觀景台、又是看到幾無殘雪的玉山主峰時,心情不免為之一沈。當我們抵達圓峰山屋時,雪況比我們去年同期來的時候少了更多,幾乎已無殘雪。但我心想至少天氣晴朗無雲,若主峰北面的雪量夠,可能殘雪還在,或許還不至於空手而歸。 去年同期造訪時,覆滿霜雪的後四峰。 抵達後我在山屋附近找尋拍攝題材。 山屋附近的圓柏與後四峰。 隔天凌晨兩點出發時,圓峰山屋外的夜空繁星點點,讓我的心情比較篤定一點。如果保持這樣的天候狀況,至少還能再拍一次玉山銀河。我們再次來到的風口前的鐵籠道,這時地上已毫無冰霜,但主北岔口風勢卻出乎意料的強,幾乎到了沒有抓鐵鍊就可能隨時被吹倒的程度。 來到鞍部之後,路徑多在森林裡,免去了強風吹襲外,也因為路面已無冰霜,因此推進速度可以比上次快上許多。在黑夜中,我隱約看到玉山北側坡面上仍有不少殘雪,心情振奮不少。我最終在凌晨四點四十抵達玉山北峰氣象站平台,這時天色尚黑,玉山主峰兩側登山客的頭燈清晰可見。這時照理說仍在拍攝銀河的時段內,不過在我從圓峰過來北峰的路程中,雲層不知何時已在主峰上方聚集了起來。 凌晨四點多玉山主峰。吸引我注意力的,除了玉山稜線上與山溝中登山客明亮的頭燈外,還有山頭上聚集的厚實雲層。 我直覺地往日出方向的地平線望去,同樣也是厚重的雲層。我心中暗覺不妙,因為這表示日出的光線會被遮擋住,將無法拍到心目中最理想的畫面。我拍攝了幾張照片,並在氣象站旁躲了一陣子的風之後,便在表訂日出時間前,下到氣象站前的緩坡,為拍攝做準備,並期待最終雲層能奇蹟地的打開開口,讓陽光打進來。 本以為這次的拍攝要以灰暗的陰天作收。沒想到最後陽光短暫突破重圍,讓玉山主峰像是被打了林布蘭光一般。 然而到了日出的時刻,天氣狀況仍未如我所願。等到太陽位置已高於地平線不少,正要摸摸鼻子開始收腳架時,突然看到日出方向雲層開始有些變亮,便預感光線有可能會打下來。果然不久後,雲層稍微變薄,讓些許的光線能夠照射至地景,讓景色不再是一片死灰。隨後雖然光線轉暗,但天空厚重的雲層開始呈現相當有趣的質地,也是值得紀錄的元素。 玉山冬景。 玉山冬景。 最後光線雖然褪去,但山頂的雲層開始出現特別的質地。 後來雲霧再起,我向在北峰氣象站工作的大哥們確認下午之後都是下雨的天氣後, 便趁雨珠落下前提早下山了。這次雖然仍沒有拍攝到心中最理想的畫面,但我的玉雪執著不滅,我會一再回來,直到帶回我心中最理想的雪白玉山影像為止。 我攜帶的裝備 - BRIDGER 65我這兩趟玉山追雪行是使用了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這款背包。這個背包有著傳統登山包中,對攝影人最友善的設計。我登山時,除了一般登山必須的裝備之外,還會再攜帶單眼相機與三顆鏡頭、空拍機和腳架等額外器材。因此在背包的容量、取物便利性和背負系統等方面,會比單純登山的健行者有著更多的要求,因此以下也就這幾個面向來分享我的心得。 我這兩次玉山行皆是使用Mystery Ranch Bridger 65。Mystery Ranch Bridger 65背包主體使用了耐磨布料與防潑水拉鍊,底部則使用了雙層面料和特殊剪裁,增加背包的耐用性。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背負系統Bridger 65是Mystery Ranch神秘農場2022年推出的全新背包,有著嶄新的背負系統,可看到過往神秘農場背包沒有的設計。例如肩背帶上都有設置置物袋,可以放水瓶、零食、對講機等物品。我自己是習慣用水袋補充水分,因此拿來放裝了小腳架的Gopro,當我要拍攝影片紀錄時,可以隨時拿取拍攝。不需要拍攝時,也可快速放回置物袋內。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有著2022年全新設計的背負系統。 新的背負系統使用了更加透氣的設計,在肩背帶上也新設置兩個置物袋。肩背帶也相對輕薄柔軟,過往沒辦法夾住整個背帶的相機快扣座,則因此可以在Bridger上使用,這在拍攝上便利不少。 腰帶也直接附上口袋,不必再額外購買外掛。我選擇一邊放置行動糧、一邊放置相機電池這類行進中比較常會拿取的物品。 Bridger 65也支援使用水袋,有兩個水帶吸管出口可以依照偏好選擇。 容量在冬季登山時,需要攜帶比三季更保暖的羽絨衣與睡袋,因此即便攜帶的裝備重量沒有比以往多太多,但卻明顯地會佔去更多背包的空間。而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有著65公升的大空間,可以輕鬆容納這些裝備,不必想盡辦法費力塞滿背包的各個角落。如果真的用不到65公升這麼大的容量的話,也有55公升的選擇,相信也足以滿足一般健行者的需求。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有著充足的容量,外部也有兩條daisy chain可供裝備外掛。 以我登山攝影的需求來說,Bridger 65的容量容納四天左右行程所需的裝備與物資是沒問題的,我想對一般健行者來說是綽綽有餘。當然每個人登山所攜帶的東西不同,夠不夠裝、適用多少天數的行程,乃至於多少重量背起來舒不舒適,都是相當主觀的,因此建議還是實際去試背看看。 取物方式有了大容量可以裝許多裝備,取物的便利性也變得極為關鍵。畢竟臨時要在這樣大的背包中拿取一個特定物品的話,若只有傳統背包頂部開口會相當不便。而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除了主袋頂部的抽繩開口外,還設計了雙拉鍊前開的取物方式,徹底解決了前述問題。 Bridger 65的雙拉鍊前開設計,讓背包內容物一目瞭然、便於拿取。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在前袋與主袋空間都使用了雙拉鍊前開設計,這在取物時可以將前面板完全打開,讓背包內容物一覽無遺。除了在抵達山屋、營地時,可以更快速地取出所需物品。當我在路上看到想要拍攝的畫面,也可以輕易的打開主袋,在不必移動其他背包內物品的情況下,從我的相機內袋取出相機、所需的鏡頭或空拍機。拍攝完畢後,器材放回內袋、拉上雙拉鍊,就可以上背包繼續前進。讓整個拍攝與登山過程更為流暢,而非彼此干擾。 Bridger 65的雙拉鍊前開設計,讓我能在不移動其他背包內容物的情況下,輕鬆拿取攝影器材。雙拉鍊頂部是以快扣相連,解開後可以讓主袋完全展開,最大化存取與清潔的便利性。 前袋也是一樣的雙拉鍊前開設計,內部更有兩個網袋收納設計。我把這個空間用來放雨衣、雨褲、綁腿還有取水用的水袋與濾水器,方便快速取用。 當然也可以單開一側拉鍊,更快速的取物。背包底部也有獨立睡袋艙,可以透過SpeedZip大開口拉鏈獨立拿取。 頂袋則是單一方正的空間,並有一個網袋收納設計。這個頂袋也可以拆下變成腰包或斜背包,可以輕裝攻頂。不過我攻頂通常會攜帶攝影裝備,所以會整個背包背上去,因此這次沒有使用的這個功能。 這趟玉山行我充分體驗到雙拉鍊前開的優勢,當我在行進中看到雲霧籠罩的玉山突然打開時,我可以立刻放下背包,拉開雙拉鍊打開主袋空間,拿取放在相機內袋的廣角鏡進行拍攝,掌握住稍縱即逝的拍攝瞬間。這跟使用只能從頂部開口取物的背包相比,我不再需要先拿出相機內袋上的物品如外套、行動糧等,省下不少麻煩與時間,提升不少拍攝的意願與成功率。我這次實測了Mystery Ranch Bridger 65一個月的時間,期間除了高山外,也有背去爬一般的郊山,對這款包算是有蠻深入的認識。我覺得若登山的目的像我一樣是以攝影為主,或者有快速取物需要的話,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確實是一個極佳的選擇。在這類容量與取向的登山背包中,有如此高的取物便利性實為罕見,值得有這方面需求的使用者參考。 | 關於Wilhelm Chang |我是來自台灣的旅行攝影師,曾居法國巴黎與英國倫敦,旅行三十多國,橫跨三個大陸,從北極圈到撒哈拉沙漠,都有我的足跡。有多種環境與主題的拍攝經驗,致力於捕捉最好的畫面與故事。我作品曾多次出現在國內外網站與出版品,包含獲選國家地理雜誌Your shot編輯精選、攝影雜誌Digital Foto(丹麥)與TimeOut London(英國)。INSTAGRAM FACEBOOK WEBSITE | BRIDGER 65 商品資訊 | | 新品上市優惠活動 | 2022/04/29起,凡購買BRIDGER系列背包,即可獲得防雨背包套PACK FLY(M)壹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詳細活動辦法歡迎洽詢門市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