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ENT
- 行程分享
- 攜帶的裝備
原文出處:我的玉雪執著
照片 / 文字提供:Wilhelm Chang
【威廉對玉雪的執著】
國家地理雜誌2020年七月號中的一篇專刊深深吸引了我。他們派出了一支探險隊前往聖母峰,為的不是登頂,而是要尋找一台相機。因為這台相機裡的照片有可能改寫登山歷史,把人類最早登頂聖母峰的時間再往前推29年至1924年。整個過程極為精彩,推薦找來閱讀,但可惜這趟遠征最終一無所獲。他們花了這麼多時間、金錢與資源,就為了去那險惡之地,找一台他們也不知道切確位置的相機,並無功而返。而且即便成功,造成的最大改變,可能也只是歷史書上記載的名字與年份有所更改。
我當時雖感訝異,但也大概能感同身受。因為在這個重視CP值的社會,我也常投入旁人不解的時間和資源,就為了拍攝到心中的理想畫面。就像我總共造訪過玉山四次,其中三次都是為了要拍攝到雪白玉山的畫面。
去年二月首次拍攝未果後,便一直想找機會再次嘗試。一年過去,適當的時機終於再次來臨,我也再次嘗試拍攝白雪覆蓋的玉山,然而捉摸不定的天氣,讓過程比我們預想的波折許多。
冬季玉山。
去年冬季拍攝玉山時,僅剩植物仍有殘霜,玉山主峰已幾無殘雪。
雖然去年造訪時幸運遇到無雲的晴朗夜空,讓我得以拍攝玉山銀河,但我心中還是想拍到雪白的玉山。
首次嘗試的時候,我們依照傳統登玉山的路線,安排在排雲山莊住兩晚,希望能降低天候因素的影響,提升拍攝成功率。雖然第一天在前往排雲山莊的路上,是藍天白雲的好天氣。但在白木林觀景台(西峰下觀景台),我們已經發現玉山主峰的南面已經沒有任何的冰霜。雖然有些失望,但由於週遭的山溝裡仍有一些殘雪,因此我們對於將要拍攝的主峰北面,還抱有些許的希望。怎料當我們抵達排雲山莊後,大雨便降了下來,並持續不間斷了一天一夜,硬生生淋掉我們一個預備天,只剩第三天最後一次的拍攝機會了。
在白木林觀景台時,就已看到乾燥無雪的玉山主峰。
第三天凌晨三點半離開排雲山莊時,雨勢雖只剩霧雨,但依稀可以看到天空仍是濃得化不開的烏雲。但抱著想要拍攝到畫面的執念,以及雲層或會在最後一刻打開的樂觀想法,仍往預計的拍攝地玉山北峰邁開步伐。通過南面一系列的之字坡後,我們抵達了主北岔路前的鐵籠道。這裡的步道已是一層反覆溶解又結凍的硬冰。我們穿上冰爪與防風保暖的衣物後,就準備下風口碎石坡前往北峰。
回程時,主北岔路的鐵籠隧道。
回程時主北岔路口的指標。
主北岔路口的指標。
回程時發現,經過一夜的霧雨和強風吹襲,南稜線下的山壁已經結上白霜。
我們小心翼翼通過同樣覆蓋著冰雪的碎石坡,沿著主北稜線推進,最終抵達了預定拍攝地點。但卻失望地發現,主峰仍藏在厚重的白牆之後。即便強風不斷吹拂,仍然沒有散去的跡象。我們不死心地等到早上九點,才失望地踏上歸途。
雲霧籠罩下的玉山主峰北面碎石坡。
玉山主峰隱沒在化不開的雲霧之中。
北峰氣象站的國旗完全結凍,要淋熱水才能取下來。
卸下背包才發現,其實背包套上也早已結滿白霜。
沒想到就在我們即將踏上主北碎石坡的時候,雲霧竟突然神奇地打開,玉山主峰的樣貌就像被揭開面紗一樣地展露出來。所幸我使用的背包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有雙拉鍊前開的設計,可以快速取出相機與鏡頭,捕捉這個瞬間。
雲霧突然開始從主峰褪去。
在我們要下山前最後一刻才露出來的玉山主峰,可惜我們已不在最佳的拍攝位置與時間。
我使用的背包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有雙拉鍊前開的設計,可以快速取出相機與鏡頭,捕捉這個瞬間。
但可惜這時我們已經偏離理想的拍攝角度,太陽也來到玉山的正上方,是相當不理想的光線條件。我們拍攝了幾張後,便因為必須趕上下山的接駁車而抱憾離開。
主北碎石坡上被冰凍的植物。
主北碎石坡上被冰凍的鐵鍊。
這次我們改住在圓峰山屋,並安排了更多的預備天,提高拍攝的成功率。行前幾天我看到網友發佈的玉山雪況,雖然雪線沒有低到足以覆蓋整個主北鞍部,但至少主峰與風口一帶看起來是雪白一片。
第二次再訪,我們住在玉山後四峰跟前的圓峰山屋。
然而之後因為接連的豔陽天,當我再次來到白木林觀景台、又是看到幾無殘雪的玉山主峰時,心情不免為之一沈。當我們抵達圓峰山屋時,雪況比我們去年同期來的時候少了更多,幾乎已無殘雪。但我心想至少天氣晴朗無雲,若主峰北面的雪量夠,可能殘雪還在,或許還不至於空手而歸。
去年同期造訪時,覆滿霜雪的後四峰。
抵達後我在山屋附近找尋拍攝題材。
山屋附近的圓柏與後四峰。
隔天凌晨兩點出發時,圓峰山屋外的夜空繁星點點,讓我的心情比較篤定一點。如果保持這樣的天候狀況,至少還能再拍一次玉山銀河。我們再次來到的風口前的鐵籠道,這時地上已毫無冰霜,但主北岔口風勢卻出乎意料的強,幾乎到了沒有抓鐵鍊就可能隨時被吹倒的程度。
來到鞍部之後,路徑多在森林裡,免去了強風吹襲外,也因為路面已無冰霜,因此推進速度可以比上次快上許多。在黑夜中,我隱約看到玉山北側坡面上仍有不少殘雪,心情振奮不少。我最終在凌晨四點四十抵達玉山北峰氣象站平台,這時天色尚黑,玉山主峰兩側登山客的頭燈清晰可見。這時照理說仍在拍攝銀河的時段內,不過在我從圓峰過來北峰的路程中,雲層不知何時已在主峰上方聚集了起來。
凌晨四點多玉山主峰。吸引我注意力的,除了玉山稜線上與山溝中登山客明亮的頭燈外,還有山頭上聚集的厚實雲層。
我直覺地往日出方向的地平線望去,同樣也是厚重的雲層。我心中暗覺不妙,因為這表示日出的光線會被遮擋住,將無法拍到心目中最理想的畫面。我拍攝了幾張照片,並在氣象站旁躲了一陣子的風之後,便在表訂日出時間前,下到氣象站前的緩坡,為拍攝做準備,並期待最終雲層能奇蹟地的打開開口,讓陽光打進來。
本以為這次的拍攝要以灰暗的陰天作收。沒想到最後陽光短暫突破重圍,讓玉山主峰像是被打了林布蘭光一般。
然而到了日出的時刻,天氣狀況仍未如我所願。等到太陽位置已高於地平線不少,正要摸摸鼻子開始收腳架時,突然看到日出方向雲層開始有些變亮,便預感光線有可能會打下來。果然不久後,雲層稍微變薄,讓些許的光線能夠照射至地景,讓景色不再是一片死灰。隨後雖然光線轉暗,但天空厚重的雲層開始呈現相當有趣的質地,也是值得紀錄的元素。
玉山冬景。
玉山冬景。
最後光線雖然褪去,但山頂的雲層開始出現特別的質地。
後來雲霧再起,我向在北峰氣象站工作的大哥們確認下午之後都是下雨的天氣後, 便趁雨珠落下前提早下山了。這次雖然仍沒有拍攝到心中最理想的畫面,但我的玉雪執著不滅,我會一再回來,直到帶回我心中最理想的雪白玉山影像為止。
我這兩趟玉山追雪行是使用了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這款背包。這個背包有著傳統登山包中,對攝影人最友善的設計。我登山時,除了一般登山必須的裝備之外,還會再攜帶單眼相機與三顆鏡頭、空拍機和腳架等額外器材。因此在背包的容量、取物便利性和背負系統等方面,會比單純登山的健行者有著更多的要求,因此以下也就這幾個面向來分享我的心得。
我這兩次玉山行皆是使用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背包主體使用了耐磨布料與防潑水拉鍊,底部則使用了雙層面料和特殊剪裁,增加背包的耐用性。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背負系統
Bridger 65是Mystery Ranch神秘農場2022年推出的全新背包,有著嶄新的背負系統,可看到過往神秘農場背包沒有的設計。例如肩背帶上都有設置置物袋,可以放水瓶、零食、對講機等物品。我自己是習慣用水袋補充水分,因此拿來放裝了小腳架的Gopro,當我要拍攝影片紀錄時,可以隨時拿取拍攝。不需要拍攝時,也可快速放回置物袋內。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有著2022年全新設計的背負系統。
新的背負系統使用了更加透氣的設計,在肩背帶上也新設置兩個置物袋。肩背帶也相對輕薄柔軟,過往沒辦法夾住整個背帶的相機快扣座,則因此可以在Bridger上使用,這在拍攝上便利不少。
腰帶也直接附上口袋,不必再額外購買外掛。我選擇一邊放置行動糧、一邊放置相機電池這類行進中比較常會拿取的物品。
Bridger 65也支援使用水袋,有兩個水帶吸管出口可以依照偏好選擇。
容量
在冬季登山時,需要攜帶比三季更保暖的羽絨衣與睡袋,因此即便攜帶的裝備重量沒有比以往多太多,但卻明顯地會佔去更多背包的空間。而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有著65公升的大空間,可以輕鬆容納這些裝備,不必想盡辦法費力塞滿背包的各個角落。如果真的用不到65公升這麼大的容量的話,也有55公升的選擇,相信也足以滿足一般健行者的需求。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有著充足的容量,外部也有兩條daisy chain可供裝備外掛。
以我登山攝影的需求來說,Bridger 65的容量容納四天左右行程所需的裝備與物資是沒問題的,我想對一般健行者來說是綽綽有餘。當然每個人登山所攜帶的東西不同,夠不夠裝、適用多少天數的行程,乃至於多少重量背起來舒不舒適,都是相當主觀的,因此建議還是實際去試背看看。
取物方式
有了大容量可以裝許多裝備,取物的便利性也變得極為關鍵。畢竟臨時要在這樣大的背包中拿取一個特定物品的話,若只有傳統背包頂部開口會相當不便。而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除了主袋頂部的抽繩開口外,還設計了雙拉鍊前開的取物方式,徹底解決了前述問題。
Bridger 65的雙拉鍊前開設計,讓背包內容物一目瞭然、便於拿取。
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在前袋與主袋空間都使用了雙拉鍊前開設計,這在取物時可以將前面板完全打開,讓背包內容物一覽無遺。除了在抵達山屋、營地時,可以更快速地取出所需物品。當我在路上看到想要拍攝的畫面,也可以輕易的打開主袋,在不必移動其他背包內物品的情況下,從我的相機內袋取出相機、所需的鏡頭或空拍機。拍攝完畢後,器材放回內袋、拉上雙拉鍊,就可以上背包繼續前進。讓整個拍攝與登山過程更為流暢,而非彼此干擾。
Bridger 65的雙拉鍊前開設計,讓我能在不移動其他背包內容物的情況下,輕鬆拿取攝影器材。雙拉鍊頂部是以快扣相連,解開後可以讓主袋完全展開,最大化存取與清潔的便利性。
前袋也是一樣的雙拉鍊前開設計,內部更有兩個網袋收納設計。我把這個空間用來放雨衣、雨褲、綁腿還有取水用的水袋與濾水器,方便快速取用。
當然也可以單開一側拉鍊,更快速的取物。背包底部也有獨立睡袋艙,可以透過SpeedZip大開口拉鏈獨立拿取。
頂袋則是單一方正的空間,並有一個網袋收納設計。這個頂袋也可以拆下變成腰包或斜背包,可以輕裝攻頂。不過我攻頂通常會攜帶攝影裝備,所以會整個背包背上去,因此這次沒有使用的這個功能。
這趟玉山行我充分體驗到雙拉鍊前開的優勢,當我在行進中看到雲霧籠罩的玉山突然打開時,我可以立刻放下背包,拉開雙拉鍊打開主袋空間,拿取放在相機內袋的廣角鏡進行拍攝,掌握住稍縱即逝的拍攝瞬間。這跟使用只能從頂部開口取物的背包相比,我不再需要先拿出相機內袋上的物品如外套、行動糧等,省下不少麻煩與時間,提升不少拍攝的意願與成功率。
我這次實測了Mystery Ranch Bridger 65一個月的時間,期間除了高山外,也有背去爬一般的郊山,對這款包算是有蠻深入的認識。我覺得若登山的目的像我一樣是以攝影為主,或者有快速取物需要的話,Mystery Ranch Bridger 65 確實是一個極佳的選擇。在這類容量與取向的登山背包中,有如此高的取物便利性實為罕見,值得有這方面需求的使用者參考。
| 關於Wilhelm Chang |
我是來自台灣的旅行攝影師,曾居法國巴黎與英國倫敦,旅行三十多國,橫跨三個大陸,從北極圈到撒哈拉沙漠,都有我的足跡。
有多種環境與主題的拍攝經驗,致力於捕捉最好的畫面與故事。我作品曾多次出現在國內外網站與出版品,包含獲選國家地理雜誌Your shot編輯精選、攝影雜誌Digital Foto(丹麥)與TimeOut London(英國)。
2022/04/29起,凡購買BRIDGER系列背包,即可獲得防雨背包套PACK FLY(M)壹個。
*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詳細活動辦法歡迎洽詢門市人員